只是,朝廷官员和士绅本质是同一个群体。官员从士绅中来,致仕之后又融入到士绅中去,因此许多官员会自发地去维护和巩固这个群体的利益。
姬安自然对此种情形并不乐见,他需要的是在目前这个平衡体系当中更偏向于百姓的一批人。
而这次筛选出的考官,至少在大方向上都与姬安保持一致。那倾向士绅的卢雍,在他们的手下自然也就很难拿到高分。
总之,姬安确认卢雍这回必定落榜,也就放了心。让关忠把卷子转递归去,再勉励几名小官员几句,便起身离开。
他走之后,几名小官员都好奇地围到负责官员身边,分看那两份卷子。看着看着,不禁低声议论起来。
“这个卢雍我知道,魏公的高徒,在京中才名很盛。没想到竟然会落榜。”
“我记得前年他是解元,去年不想考别试才没下场,今年他摘会元的呼声还挺高。”
“别说会元了,有些赌坊都压他三元及第呢。听说不少人下注,这回都要大亏咯。”
“圣上专门查他的卷子,会不会也是对他有期待。可惜了。”
“我怎么感觉他这两篇文章写得挺好啊,怎么分就这么低呢。”
“反正给我我是写不出这么漂亮的文章。可能就是他运气不太好,文章不合那几位房考官的眼缘,又没能被几位主考官抽中重审。”
负责官员倒是没说什么,等众人议论过几句,就赶人道:“行了行了,赶紧干活去。”
说完,亲自去将卷子收回原本的位置。
姬安回到上官钧住的小院子,照例看著书等他回来。
过不多久,系统跳出弹窗——【首次推广高产新稻种,获得5000能量,5000国运值。】
姬安就不由得一笑——看来,河关那边应该还算顺利。
新粮
刘叔圭、李震士等人抵达河关的时间,比预计中晚一些。
因黄河上游连降大雨涨了水,一行人来到黄河边上之时,不得不等上几日。幸好过河之后一路顺利,众人闷头赶路,还是赶在三月廿六傍晚来到河关最北端。
河关开田以军屯为主,军屯的任务又落在边军将领燕家父子身上。燕家父子接到上官钧的信,立即拨人建好接收稻种的临时粮仓,就一直苦盼着京中来人。
结果,见到“两手空空”的刘叔圭一行人,父子二人都不禁傻了眼。
两边见过礼,燕伯善再顾不上许多,直接便问:“都承使,种子呢?大司马信中说,新稻种由你送来,怎么不见运粮车?”
跟在刘叔圭身边的李震士也听得傻了,震惊地看向刘叔圭:“刘兄,种子现在何处?再不送到,可就真要赶不及了!”
刘叔圭倒是面上一派淡定,只笑道:“莫急、莫急,稻种我自会给个交代。天色马上要暗了,还请燕将军先将我带来的人都安顿一下,然后我就随将军去看粮仓。”
燕伯善摸不着他路数,想到上官钧信中所言,只得叫过几个跟来的部下,吩咐他们带人去安顿。
刘叔圭又对李震士说:“李兄,农学署诸位一路劳顿,也先去休息吧。”
李震士看他一眼,让属下跟着去了,自己却留了下来。
刘叔圭无奈一笑,倒也没有坚持,转而对燕家父子道:“请两位燕将军带路。不过,事涉机密,只我们四人过去便好。”
燕家父子对视一眼,眼中都是莫名其妙——实在想不通,看个粮仓能涉什么机密。
只是也无需在这种小事上计较,燕伯善就让部下都散了。
四人重新上马,燕家父子举着火把领路,去往建好的临时粮仓。
路上,燕似山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刘叔圭:“都承使请过目,我们都是按着大司马信中所说的稻种数量所准备。”
刘叔圭接过展开,见是粮仓的图纸,还详细标注有各种数据,和可屯粮食数量,不由得笑道:“燕小将军果然细心。”
一行四人来到粮仓所在地,刘叔圭目测了下,见几处粮仓大小等同,就先放下一半心。因先前姬安特意交待他说,粮种只能按定位数量等分放入,若是粮仓大小不一就会很麻烦。
刘叔圭下了马,示意三人随自己先进第一处。
此时自然是空空如也,所以外面也没有兵士把守。
刘叔圭回身看一眼门,走在最后的燕似山立刻回身掩上。
刘叔圭又向三人招招手,叫他们围到身边,小声说:“这稻种,其实我随身带着。”
一边说,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只小布袋,拉开袋口,从中取出一张符纸。
燕家父子和李震士盯着他手中符纸片刻,目光再转回他脸上,俱是一言难尽的表情。
刘叔圭心里也是一直在打鼓,但他现在必需撑住,只能装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,信心满满地道:“你们也都知,圣上登基前曾经在瑞鹿山中遇仙,得过仙人指点。”
李震士艰难开口:“刘兄的意思
情欲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