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安不知他心思,倒是觉得他这个负责人还挺合格,只要自己问的问题在他工作范围内,他都能够答得上来,还对民间的印刷有所了解。而自己这一趟来得也挺值,果然很多细节不实地来看是想不到的。
于是姬安一高兴,就说:“你做得很好。日后若是对印刷或邸报有什么想法,可以给我上奏疏,回头我让人记一记。”
这相当于给了限定直奏权。
周振被这个大好消息砸得都懵了下,才惊喜地行礼谢恩。
姬安再勉励他几句,便带着人回宫。
回宫的一路上,姬安开始思量起把编辑部和刊印房安置在哪里。
他原本的打算是在进奏院印刷,编辑部便就近设在进奏院里面或边上。但现在印刷得从宫里找人,那就还是都设在宫里好了,也方便他自己审稿。
姬安打开系统中的皇宫地图,在永昌殿周围细细找了一圈。但这一块同样是宫里的黄金地段,并没有空出的宫殿。先前立政殿与思贤殿之所以空着,还是因为高祖住过,不好再设为衙署。
马车很快回到宫中,姬安只得压下考虑,先继续批奏疏。
他出了一趟门,今天是肯定要加班的了。因此也不着急,按着自己的步调一本本看。
期间批完一本,姬安搁笔之时,突然顿住动作,再转眼去看写归总的那张纸。
他现在对众秘书的笔迹都已熟练,不用看落款就知,这份奏疏是高勉处理的。
姬安想起来,高勉当初在小考的“问答卷”里拿了满分。
而姬安想办的新刊,正是需要懂民生、亲民的人来操持。
姬安将奏疏收起,让人去隔壁传高勉过来。
高勉很快进来,躬身向姬安行礼问安。他很年轻,也就二十出头,今年刚考中进士。虽然只在二榜中位,但以年纪来说,当得上一声青年才俊。
姬安赐了座,见他完全没有被天子召见的激动或是担忧,很平静地坐下。整个人的气质一点不像这个年纪的年轻人,倒有点久历沧桑的氛围。
虽说“秘书团”和姬安近得只有一墙之隔,但只要姬安不召见,他们同样见不到天子的面。上回徐小七还说有人有点失落,但这高勉似乎从始至终都是这种淡然的态度。
姬安打量着高勉,直接问:“高卿,我想以邸报副刊的形式,办一份面向百姓的新刊。若调你为主编——就是总揽编纂刊物之人,你可愿意?”
高勉平静的神色终于变了,露出些许诧异:“让臣总揽?”
姬安:“上回小考,有关民生的问答卷你拿了满分。我觉得你和百姓的生活很贴近,由你来办,能够从百姓的角度出发,让新刊真的走进百姓当中去。”
高勉嘴唇动了动,片刻后,却是问道:“陛下为何想办这份新刊?”
姬安微微一笑:“你觉得那书架子好用吗。”
高勉不解这个问题,回说:“颇为好用。”
姬安就把自己原想通过邸报推广,然后发现邸报流通范围不够广,就想办新刊,用于推广一些有利民生的小信息。顺便也提了一下口罩,还有赖大壮总结的一系列瓜菜种植法。
高勉听得神色越来越复杂,又道:“陛下初衷虽好,可百姓大多不识字。便是向他们卖刊物,他们不会看,更不会舍得买。”
姬安:“我也没想着百姓会买,但要吸引百姓来看,还是不难。只要刊登有趣的话本子,让说书先生说一说,说完再顺便讲讲其他栏目,慢慢地就能传开。而只要有人试过觉得好,以后就会继续关注。”
高勉细细思量一会儿,面带犹豫地问:“那,这新刊便是朝廷贴钱来做?”
姬安:“收支的问题不用主编操心,你只要操心内容就好。当然,内容也要经过我的审核。如何,你是否愿意。”
尽管嘴里这么问,但姬安看高勉的表情,心中就感觉这个主编人选已经稳了。
没料到,高勉却说:“陛下恕罪,臣觉得臣无法胜任。”
姬安一愣,随即才想起——虽然做主编算是主揽一事,但可能高勉还是觉得秘书这个天子近臣的职位更重要。
他就暗示了一句:“新刊和邸报一样,每旬一期,每期我都会审稿。”
也就是这个主编每旬都能和天子说得上话,与不知道哪时才会被召见一次的秘书相比,说不好哪边更加“近臣”一些。
但,高勉还是说:“陛下恕罪。不过,臣想向陛下推荐一位更合适的人。”
姬安有了点兴趣:“谁,仔细说说。”
高勉:“他是臣的一个忘年交,名叫石庭芝,就住在京郊的庄子上。他虽只考了举人,但学识不输进士,还更符合贴近百姓的要求。而且,他夫人是毕家人,精通活字印刷,曾为石兄刊印过好几本文集。”
姬安一愣,随即惊喜道:“毕夫人开书局吗?”
高勉摇头说:“那只是她家传之学。恰好臣今日带着一本文集来,陛下可要看看?”
姬
情欲小说